图片

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

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

来源::未知 | 作者: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 流媒体 广播媒体 网络媒体 生存

[摘要]: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广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当我们在网络上尽情享受美妙的在线音乐、欣赏精彩的FLASH动画、观看感人的在线电影的时候,“流媒体”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线广告、网络广播、网上直播等流媒体形式以其直观、互动、实时等特点,超越传统的文字、图片等静态信息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网络用户的注意。数据表明,无论是接触频度和范围,还是市场的前期投资反响,都毫无例外地显示,未来属于流媒体。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IT业界的重量级人物,也都对流媒体的未来非常乐观。
2006年,流媒体的发展更是来势汹涌,一日千里。直播点播、InternetTV、P2P流媒体、IPTV,视频监控、可视电话、视频会议、音乐视频网站、网络游戏,流媒体几乎在音视频应用领域中遍地开花。广播一向被视作四大媒体中的弱势媒体,流媒体时代带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广播以前所未有的机会。“流媒体时代”的春天会不会是传统广播的冬天?还是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一、流媒体带来的变化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的是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在因特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发布音、视频多媒体内容的媒体,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多媒体文件都属于流媒体之列。流媒体是在流媒体技术支持下,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多媒体文件。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音频、视频文件得以在网络媒体中顺利、实时地播出,人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顺畅地收听广播、观看影视节目,还可以直接收看赛事实况直播。以前需要通过收音机、CD机、电视机来收听、观看节目,现在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全方位覆盖需求。网络媒体也由以前单纯地发布静态的文字和图片,发展为对动态的音频、视频的传播,这是对网络媒体功能的拓展和传播价值的整合。流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的下载时间,而且使网络媒体与传统的广电媒体在互动、实时、直观等传播特征上,开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流媒体技术使网络用户不再需要经历漫长的下载等待时间,就可以实现在网络上收看、收听影音文件,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广播、电视播出极为相似。同时也意味着,网络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的冲击真正开始了。
自从1995年4月,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Progressive Networks公司(即后来的RealNetwork公司),在美国全国广播者联合会上推出了一种名为RealAudio的软件,实现音频在因特网上的实时传送以来,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络音频、视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一组来自国际权威机构的调查,2000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西方网络发达国家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已达到1.1亿人,约占网民的1/3,在亚洲也迅速增加到2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9。
二、传统广播面临挑战
自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以来,广播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作为宣传战的最锐利武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从电视出现之后,广播作为媒体的地位开始衰落。由于广播稍纵即逝、形象性差等劣势,在电视蓬勃发展、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更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媒体大战中找到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
“大霹雳的前十秒种——刹那间,眼前诸象皆改观。”贝若斯如此形容网络的骤然降生。网络媒体的优势不需多说,除了公认的互动即时、开放性、信息海量等特点之外,网络媒体还有一个突出的独有特征,即高度的整合性,也可以称其为多媒体性。从技术手段上来看,网络媒体几乎将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悉数囊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联网被称为“媒介大融炉”并不过分。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带宽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媒体仍然以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发布为主,而要顺畅、实时地收听、收看影音文件则在技术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出现,边下载边收听、收看的实时传播成为可能,人们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来收听和收看。而且,众所周知,宽带是网络发展的主流,随着网络带宽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和网上电视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中,流媒体已经被大量地运用,而且深受网民欢迎。
目前网上广播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播——即时播音(live)和点播——随选播音(Audio-on-demand)。前者的形式与目前的广播相类似,即按照固定的节目播出表的节目时间播出广播节目,只不过听众收听节目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网络,这种形式只是在接收载体上与传统广播有所区别;而后者则是在网站中存放广播节目,听众可以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点播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与传统广播相比,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具有很多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范围大。网上广播不受传统广播覆盖范围的限制,可以超越更广大的地理空间,进行全球化传播,各种功率的电台获取听众的机会更加平等而广泛;
2、多媒体性。传统广播传播信息的载体相当单一的,即仅通过声音,这也是传统广播被视为四大媒体中的相对弱势媒体的一大原因,而且其稍纵即逝、过时不候的信息传播特性也使其在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但网上广播则大大弥补了传统广播的这一先天不足,结合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传播载体,可使信息传播的丰度和厚度大为增强;
3、互动性。互动是网络媒体的一个天然优势,双向交流使得网上广播突破了传统广播“我播你听”的被动模式,使听众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调整收听过程,网上点播是对听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性的最好佐证;
4、可检索性。网上广播的技术优势使得广播电台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资源库成为可能,同时也为听众对广播节目资源的搜寻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播节目成为可查询、可检索的信息资料;
5、全新经营模式。传统广播电台基本依靠广告作为其收入来源,网上广播则为广播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角度,即对节目内容资源的经营上的转变,付费收听节目可以成为广播电台生存的新方式。
1995年8月,美国ABC广播网首先利用网际网路进行全球播音。如今,已有约85%的美国区域性或全国性广播电台都开始了网上播音。Dataquest的数据显示,1998年时,因特网上已经有2,500互联网广播电台,这一数量在1999年时增长到了2,700万。据统计,目前因特网上每周约有45000小时的广播节目,58个美国电视台提供Web广播,34个电视台提供点播服务[1]。有近半数的跨国企业公司在内部使用流媒体实现Web广播。据英国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在《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一文中所提到的,12岁以上的全部美国人中有22%,即5,000万美国人曾经访问过一个广播电台的网站,在广播网站的访问者中,46%的人停留长达20分钟以上[2]。
据统计,到1999年初为止,世界各国建起网络广播电台1500多家,其中从1995年到1997年两年间,美国已经有85%的广播电台建设了网络广播,到1998年上网的电台超过了2000家。1996年12月15日,广东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首创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例,到2000年5月底,我国的网络广播已经达到100多家[3]。《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的资料显示: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截止到2000年7月,著名的YAHOO中文在“电台”的检索字串下,已编入了15个类目和347个网站。荷兰电台的节目总监马克思说“现在有超过6000个电台在互联网上发布各种形式的流式音频。”[4]
三、广播的生存机会
流媒体技术给网上广播带来的全新气象固然势不可挡,但这并不意味着广播媒体就此失去了生存机会。历次传播革命给了我们这样的认识,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叠加性状态发展,也就是说,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使旧媒体消亡,而是新旧媒体共进共荣;而叠加性状态又导致了整合性状态,即新的媒体会以整合了旧媒体传播优点的特征出现。
流媒体技术在技术上的进步,也遵循了人类传播革命发展的规律。传统的广播媒体在新技术的促进下,并不会消亡,而是会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整合,以自身的调整来适应技术变化带来的冲击。
在流媒体时代,传统广播依然具有自己的生存机会,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播媒体已经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优势,这种优势将转化为流媒体时代下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上广播在实现上还面临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在网上广播从技术到内容的全面完善过程中,传统广播必将找到与因特网结合的最优化模式,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事实上,如果洞悉广播媒体的固有优势,就不会对广播的发展前途悲观失望。因为广播的某些独有的优势,可以成为“流媒体时代”广播生存的新契机,迎来传统广播媒体的“第二个春天”。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广播的固有优势所带来的发展新机会:
1、伴随性。广播媒体伴随性的优势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收听广播节目只占用了听众的听觉器官,并不影响眼、手、口等器官的正常活动,听众可以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做饭、散步、旅行、锻炼等)兼顾广播节目的收听,大大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使用率。伴随性的优势在网上广播中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因为网络用户在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的过程中,占用的只是视觉,其听觉处于闲置状态,而广播伴随性的特征使其在不妨碍网络用户视觉运用的同时,可以顺利完成依赖于听觉的信息传播。网上广播可以顺利避开视觉层面的激烈抢夺战,并转入后台工作,作为背景声音完成对用户听觉的占用。
2、低成本。与电视相比,广播节目的运行成本相对低得多。无论从规模、数量上来讲,广播媒体要完成一个节目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要小得多。相对电视节目的上网,广播节目上网只需调动音频资源,从技术角度看广播上网比电视上网简单便利,从成本角度看广播上网也比电视上网成本更低。
3、高普及率。广播是普及率最高的传统媒体,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相比,广播由于通俗易懂,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只要是听觉正常的人都可以接收;与电视媒体相比,广播体积小、携带方便,流动状态也能接收,而且接收装置价格低廉,尤其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使用广播获取信息的人口比例更是占绝大多数;与网络媒体相比,广播节目的接收不像网络,无须熟悉特定的操作技术和网络语言。因此,广播媒体是用户进入壁垒最小的大众媒体,这也是其普及率高的根本原因。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收音设备普及率达69.1%。这使得广播媒体积聚了大量的群众基础,随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媒体的逐步普及,多年来对于广播媒体具有感情的听众大有人在,这也为广播上网提供了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虽然流媒体技术大大便利了网上广播实现的可能,但是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时间的检验。真正意义上的“流媒体时代”还需要各种发展要素的支持,从硬件上说包括技术上的网络带宽、网络安全等问题,从软件上说则要求相应的政策环境、收费模式、信息消费者观念等要素的逐步完善。比如,就技术层面最基本的带宽问题而言,我们的邻国韩国以75%的宽带网络接入比例,位列世界宽带服务家庭接入率的榜首。根据2007年1月23日CNNIC公布的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13700万人,宽带上网网民人数已达9070万人[5]。虽然我国的网民数量在世界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网民人数每年也在快速增加,但是13亿人口的基数使我国的网络普及率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程度。因此我们离真正成熟完备的网上广播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时间差不仅是传统广播反思其阻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的良好时机,更是借势因特网,化被动为主动,以变化求生存的绝佳契机。
四、广播媒体的生存对策
自从网络媒体问世以来,广播媒体就把如何借势网络,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以适应网络媒体出现后的新媒体竞争格局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而“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则使得网络媒体对于广播媒体的直接竞争更加突出。因此,广播媒体必须拿出自己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重新思索自身的定位、发展模式与目标。借助流媒体技术的新契机,使自己彻底走出弱势媒体的阴影。
1、借助网络技术,整合内容资源优势,获得新的竞争力。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最根本的优势仍然在于内容资源的优势。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音频资源可以在网络上顺利传播。随着网络用户对信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流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上广播可以把选择权和控制权交到用户手中,大大增强了传统广播媒体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流媒体技术使得实时的音频传播成为可能,使广播媒体本来就具有的快捷性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但是,网上广播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广播上网,并非只是将广播媒体的原有内容照搬到网络平台上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广播媒体不懂得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的特色,使流媒体技术为广播媒体带来的这种便利成为对其固有功能和价值的延伸,那么广播媒体就不可能摆脱弱势媒体的命运。
一方面,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和可检索性的特点,为传统广播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广播媒体所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并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除了技术支持带来的功能强化之外,广播节目的内容资源优势应当成为其获得新的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广播媒体以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音频资源的优势无人能出其右。网络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但在内容资源方面却是其短处。广播电台加盟网络媒体,使网络世界顿时由无声变为有声,人性化的成份大大增加。广播新闻、广播剧、音乐节目、连载故事、名人讲话等深受听众喜爱的节目样式,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加灵活互动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广播媒体除了在内容资源优势上可以与网络媒体形成互补之外,还可以针对网络媒体的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应网络传播的节目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只有使自己在节目内容上与网络媒体上的内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适应不同媒体介质和受众群,才能使内容资源的优势成为应对挑战的秘密武器。
2、直面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尽快形成新型广播经营管理模式。
由于网络媒体的出现,信息由原来的“推”变为各取所需的“拉”,网络用户也由此改变了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地位,而成为主动的信息消费者。这种传播模式的变化,使得网络用户对于信息的要求日益呈多元化发展。“流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不仅不再是“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收听固定的节目”,而且更加丰富多彩的个性化需要也越来越突出。这使得媒体的思维模式要由以前的面对“受众”转变为面对“信息消费者”,由以前我播你听的线性模式转变为我生产你消费的互动服务模式,提供给信息消费者各种必要的服务。这样,传统媒体登陆网络媒体就必须直面传统经营方式的必然变化。
广播媒体应该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观念,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更大的变通,尽快形成一套全新的广播媒体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网上广播的发展为广播生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即对以往单纯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广播电台的经营运作模式的突破,广播电台的经营结构和收入层次上还可以进一步完善,除了广告来源,广播节目的付费收听在广播上网之后也会变得切实可行。这样,在节目制作的低成本运营下,如果能够顺利实施付费收听的收入机制,那么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局面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当然,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是付费收听的“源头活水”,而广播媒体低成本运营的优势也可以成为调动其制作优秀广播节目的一大积极诱因。付费收听的模式对于广播电台的经营理念来讲是一种变化,广播电台能否适应这样的变化还是未知之数;另一方面,这对于消费者接收信息的固有观念也是一种挑战,因为受众习惯于为报纸、杂志的版面付费,也愿意为有线电视节目付费,但广播节目的收听历来是免费的,要扭转听众接收广播节目的固定模式需要假以时日。因此,谁能尽早适应这种新变化和新要求,谁就能在市场中掌握先机。

3、努力借鉴国内外网上广播的先进经验。
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广播界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广播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广播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就开始摸索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我国广播界也已经开始在专业特色和个性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尝试。同理,在广播与网络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有一些广播电台已经做得相当成功。借鉴一些成功的例子,对于更好地认识广播在“流媒体时代”的生存不无裨益。
英国BBC的网上广播。2001年3月,英国BBC首次实现了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网上直播采访。这次访问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并进行英语和俄语的同声翻译。在电脑屏幕底端还有显示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的比例,并编辑了有关普京总统执政第一年的资料。在BBC的网站上,网民们可以浏览此次采访的全部内容,包括普京先生的所有讲话和向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通过网上直播,全世界公众都获得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机会。这次网上直播采访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对普京总统采访时,BBC网站收到了大量的关于此次采访的E-MAIL提问和评论,共计24000件,且来自世界各地。
日本的网上广播。日本的网上广播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把无线电广播里的节目原封不动地通过因特网广播;二是广播与因特网的互动节目;三是专门在因特网上播出的节目。自1999年4月开始,日本七家较大的商业广播电台就开始通过与微软公司合作,播出具有个性且具有因特网广播特点的网上广播节目。如“Tokyo-FM”电台于1999年7月开始的《TFM即时剧场》,最早使用了活动的画面,用了5分钟的电影画面剪辑介绍最新的电影;被称为开发了因特网上的“广播新娱乐方法”的《山田的有限弧度》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当地面广播节目播出时,网上的节目主页就会出现主持人和节目小宠物主人公的网上漫画,而漫画中主持人和小狗的变化是根据用户听众的反馈意见来左右的,深受日本听众、网络用户和广告商的欢迎;而“文化广播”的《望世界》和《因特网广播·在网里相见》则属于第三种形式的网上广播节目,这是专门针对卡通电玩迷们编排的因特网节目,由卡通片的配音演员与特定的因特网听众相互交换电邮地址,向传统广播本体进行挑战,希望把很少收听广播的电脑一族——年轻一代吸引到广播里来。
香港电台的网上广播。1994年12月香港电台率先进行“香港电台联网版”的网上实验服务,以提供新闻演示文稿及少量电视及电台节目为主。1995年9月17日上午7时起,香港电台运用同步直播科通过互联网36小时向全球直播电台选举新闻和节目,成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同步直播科技进行36小时直播的电台。1997年6月,香港电台在互联网上进行连续48小时视像直播报道有关香港回归的各项庆祝活动,吸引了全球25万人次的收看和收听,到访其网站的人次高达900万。2000年4月,香港电台全面拓展网上广播服务,每天直播全部6个电台频道、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节目(每周共7小时视像节目)、提供中文新闻文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98年12月2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网站(www.cri.com.cn)。1999年底,国际台网站已初步形成了华语(包括普通话、粤语、繁体字)、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共九种语言的广播节目文字和声音上网。在国际台的网页中目前已经链接了实时收听和节目回放,在节目回放中还会放上文字稿,以满足用户收听和学习需要。 
 
自1995年推出第一个互联网流媒体播放器以来,流媒体的应用呈爆炸性增长。到2004年,流媒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潜能,其中为消费者服务创收90亿美元,内容提供商创收28亿美元;全球将有1000多个流媒体网站,2亿多小时视频流。去年在网上访问流媒体的人数增加65%。亚洲访问流媒体的人数迅速增加到3500万人,将近网民的1/6。到2007年,流媒体发展的重点将从以“流”应用为中心转移到以“媒体”为中心,随着IPTV以新媒体的身份出场,将流媒体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6]。
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移动流媒体作为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一部分正逐步受到重视,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07年,日本的移动流媒体用户数量将达到2144万人,其次是德国和韩国,而预计中国将有超过190万的用户数[7]。

图表引用自艾瑞资讯网站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流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事实上,从技术角度、网民数量的增长,以及宽带的逐步普及等角度来看,流媒体的应用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政策因素、版权等各种相关问题的制约,流媒体的长足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环境催化。传统广播媒体要想在“流媒体时代”下生存并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懂得与网络媒体进行正确有效的合作和功能、价值的整合,从而实现双赢。对我们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必须利用这个时间差,跟上发展的潮流。
“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并不可怕,反而是传统广播焕发“第二春”的绝好契机。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广播在传播特征上的不足得到弥补,传统广播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直观性差的弱点得以修正。通过流媒体技术,人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段落,反复多次地收听,同时可以配合文字、图片等各种其他载体,丰富广播内容的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媒体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冲击,重要的是要在这种发展中学会变化和调整。正如BBC的克里斯·韦斯科特所说,“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8]对广播媒体而言,重要的是应该学会怎样更好地改变。

[注释]

[1]《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使流媒体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http://www.chinatelecom.com.cn,2003/9/26,19:56。

[2][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选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3]张潇潇、郑一卉《中美两国网络广播现状的比较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第3期。

[4]杨叶青《论网络广播——网络广播现状和经营理念》,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传媒学术网,2003/11/22,21:30。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23日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6]《流媒体应用全面开花》 顾荣强 计算机世界网

[7]《预计2007年中国流媒体用户将超过190万》 艾瑞资讯 http://www.iresearch.com.cn

[8] [英]克里斯•韦斯科特,《新媒体变革对BBC的影响》,引自邓炘炘、李兴国主编《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更多关于“新闻传播学”的文章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

流媒体技术与传统广播

关键词: 流媒体 广播媒体 网络媒体 生存 [摘要]: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