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英语教学 > >

列表内容页上广告位-600*90

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码转换的作用

来源::未知 | 作者: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 本文已影响
内容页标题下广告位-500*200
  论文关键词: 教师语码转换 英语课堂教学 作用 
  论文摘 要: 语码转换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领域中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语码转换有一定目的性: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者希望通过语码转换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为了显示自己在某方面的专业特长,或自己的幽默,或为了避讳、强调等。课堂语码转换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转换,能否利用或如何利用母语的输入促进外语教学已开始成为外语教学界的一个研究焦点。本文对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语码转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质量。 
   
  自从20世纪50年代“语码转换”这一术语首次被使用以来,语码转换日益成为各个学术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或评述。其中,社会学把语码转换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企图在宏观的层次上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学则把语码转换看做是某个具体社团或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该文化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语言学却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的语言能力在语言使用中的表现。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更多种类的心理动机,比如趋吉避讳、间接回答、缩短心理距离和排除其他交际者等。这充分说明了语码转换的诱因很多,且相当复杂,而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正是由于处于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而进行的转换。 
  196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双语教育法》。该教育法的颁布促使了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开始涉足语言课堂,而且关于外语课堂使用多少母语为宜的争论逐渐激烈起来。很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进行母语的输入会干扰学生,由于词汇空缺、教师语言能力有限及学生在接收全英语输入时难度较大等原因,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还是极其普遍的。多数教师承认:在课堂上运用适量的母语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并且应谨慎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语码转换。多数学生则认为教师使用汉语是为了促进理解,有助于理解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等,因而他们希望教师在讲解语法、语言技巧及文化背景时更多地使用母语。 
  从某种意义上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对课堂语码转换研究的回顾 
  对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双语教育研究,随后各国语言学家开始对语码转换给予极大关注,从会话分析、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人种学等各个角度研究课堂语码转换。其研究趋势大致可分为两类:早期的研究重点在于双语环境下的课堂话语分析,尤其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以及运用两种语言实施不同功能的频率;近期研究以课堂话语序列为主,从人种学角度运用会话分析方法研究语码转换在师生互动交际模式中的作用。 
  Milk(1981)研究了加利福尼亚一位墨西哥裔美国中学教师的双语课堂教学语码转换模式。他的研究发现,在启发、阐释等话语行为中,教师讲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几率是相等的,而在表达指令、概述等话语行为时教师更多的是使用英语,这就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信息,其母语——英语是代表权势和权威的语言。 
  Guthrie(1984)比较和研究了加利福尼亚一所小学里教汉语的两位教师(一位使用双语、一位使用单语教学)的语码转换模式。其研究发现,单语教师使用了很多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等的话语,与双语教师相比,单语教师在师生交际互动中不占优势。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利用语码转换是教师的一种有效交际策略。 
  Lin(1990)调查了香港几所中学的英语课的语码转换情况。它们都是大班授课,由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水平有限,教师不断在英语和粤语之间进行转换,尤其在涉及英语词汇和语法时,更是在遵循L2—L1—L2规律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粤语。教师首先用英语讲解语法要点,然后用粤语加以解释,用英语重复重点。Lin认为,教师的语码转换一方面是为了教学需要,即教授英语,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 
  Bergman(1993)的研究指出,瑞典一些学校教师教授芬兰语时,有意识、有计划地在瑞典语和芬兰语之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课堂语码转换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十分盛行。该理论认为,旧习惯会阻碍新习惯的形成。语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不断接受L2的“刺激—反应”来学习L2并形成L2的语言习惯。但是,“学习者头脑中关于母语的语法结构知识干扰了第二语言语法知识的获得”(Bright and McGregor,1970:236)。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产生干扰(interference)或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错误的出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预见或解释错误,并有意识地把对比分析结果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二语习得环境,让学生大量接受目的语输入,反复接受、模仿并强化语言“刺激—反应”行为,增强学习效果。 
  一些学者,如Ellis(1984)等还认为,使用母语组织课堂教学或讲授语言知识,剥夺了学生接受目的语的输入机会,而且学生有可能更专注于教师用母语表达的内容,从而忽略目的语的输入。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减少使用更是削弱了母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后来的听说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使用母语。这样,母语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就被忽视了。 
  20世纪70年代,随着Chomsky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抨击,对比分析假设遭到置疑,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理论,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主动思想。但是,语言学界在强调认知在外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并未排斥模仿与习惯的作用,开始重新评价母语尤其是学生自身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Corder(1978)将“干扰”重新定义为“调解”(intercession),即学生由于还未掌握足够的第二语言知识而采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同时,心理主义者认为,第一语言习得是“习得机制”在起作用;二语习得是一个发展过程,随着二语习得者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一语言的作用会相应减弱。这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适时、适量使用母语或者进行语码转换提供了理论基础。Cook(1991)认为,教师先运用第一语言开始讲课,然后转换到第二语言,最后再转回到第一语言。这样的语码转换可以有效促进第二语言教学,使课堂交际功能达到最大化。Auerbach(1993)和Atkinson(1993)指出,适时、适当地使用母语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尝试用L2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理论 
  1.顺应理论的涵义 
  Verschueren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的新解》一书中提出一个完整的语用学研究理论,其中包括综观说和顺应论。顺应性(adaptability)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的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利用语言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进行交际,正是利用了语言的这一特性。语码转换不是一个随便的语言现象,其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说,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作出的一种语言运用策略。 
  2.英语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性体现 
  语码转换的诱因涉及语言和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第一,语言现实的顺应。语言现实指的是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及它们各自的特征。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种语言中,当这两种语言相互接触时,就会出现语码转换或相互借用的现象,如术语、专有名词、电影名、歌名、uncle(叔叔、舅舅、伯父、姑丈、姨夫)、aunt(大姨妈、小姨妈、伯母、叔母)等。这个时候概念和语言形式脱节,教师难以找到相互对应的英汉语名词。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教师干脆用母语表达,既避免了翻译的中转过程,省去一个步骤,又避免了因翻译失误带来的理解错误。
  第二,社会规约的顺应。指交际者由于对某个特定社会的文化、习俗和规约等的考虑和尊重,因而出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使用,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交际者都是生活在具体社会环境和文化中的活生生的人,其言谈举止无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适时适宜地使用语码转换更容易和对方沟通,达到自己的交际意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母语只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并用以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滥用母语而产生反作用。近年来,由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广泛普及和发展,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普遍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些变化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英语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地利用母语来促进教学。教师应在保证学生最大量的目的语输入的前提下,适时、适量地使用母语,进行必要的且具有教学功能的语码转换,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rnold/Hodder Headline Group:Melbourne,1991. 
  [2]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Pergamon,1984. 
  [3]Lin,A.Teaching in two tongues:Language altern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R].City Polytechnic of Hong Kong,1990. 
  [4]Milk,R.An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allocation of Spanish and English in a bilingual classroom[J].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Research Journal 1981,2(2):11-26. 
  [5]范晓迪.语言顺应论与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J].教学与管理,2007:82-83. 
  [6]高军,戴炜华.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研究和实验分析[J].外语教学,2007,28(1):51-55. 
  [7]郭林花.大学校园英汉语码转换的形态句法特征[J].现代外语,2006,29(1):20-28.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新万博体育_球探比分直播-在线|官网
  列表内容页右侧广告位1-300*250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

  列表内容页右侧广告位3-300*250